安全密码:藏在细节里的生命守护
湘乡市芙蓉学校 六年级蒋静怡 指导老师:肖丽
芙蓉学校校门口的电子屏像忠诚的卫士,每日变换着醒目的安全标语。可真正让我领悟"人人讲安全、个个会应急"真谛的,是那个惊心动魄的午后。
那天的科学课上,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实验桌上,我们的目光都紧紧盯着酒精灯上微微摇晃的烧杯。突然,后排传来"砰"的一声脆响!小涛在记录数据时不小心碰倒烧杯,滚烫的液体如银蛇般在桌面上飞溅,滚落的酒精棉球瞬间燃起幽蓝火焰!刺鼻的焦糊味弥漫开来,教室里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呼声。千钧一发之际,只见班长一个箭步冲上前,抓起湿抹布精准地盖住火苗,紧接着开窗通风。整套动作行云流水,不过短短十几秒,却如同一记重锤,让我深深明白:应急能力就是那把关键时刻能打开生命安全之门的金钥匙。
安全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,而是藏在生活褶皱里的细密密码。每天清晨,妈妈骑着电动车载我上学,我总会下意识地检查头盔卡扣是否扣紧——这是妈妈用无数个清晨教会我的"交通密码";踏入教学楼,我的右手便会自然搭在冰凉的栏杆上,脚步不自觉放慢——这是班主任肖老师反复强调的"楼梯密码";就连沐浴后,我也会仔细摆正防滑垫的位置——这是奶奶念叨无数次的"居家密码"。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动作,早已编织成一张无形的安全网,将危险悄然隔绝在外。
去年暑假,我化身家庭安全"小工程师",启动了特别的改造计划。我和爸爸戴着绝缘手套,仔细排查每一处电路,给插座都装上了防护盖;用荧光贴纸在客厅地板勾勒出清晰的逃生路线,教弟弟辨认绿色的安全出口标识;还和妈妈把火警、急救电话编成朗朗上口的口诀。
学校的安全实践课更是知识宝藏。在模拟烟雾通道里,我们弯腰低姿,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摸索前行;在急救培训师的指导下,我们反复练习心肺复苏的正确手法;今年5月12日的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时,我们身临其境体验地震时的惊险场景。每一次演练都是对应急能力的打磨,让安全技能从书本知识转化为肌肉记忆。
安全是生命最温暖的底色,应急是最坚实的盾牌。当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安全密码的破解者,把讲安全变成举手投足的习惯,让会应急成为刻进骨子里的本能,就能编织出一张坚不可摧的安全防护网。这张网,托起的不仅是个人的平安,更是千万家庭的幸福与希望。
责编:谭力彰
来源:湘乡市融媒体中心
-
东山学校“校友回湘”暨建校13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
-
共叙情谊 共谋发展!东山学校“校友回湘”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
-
“东山大讲堂” 第八期开讲 聚焦国家海洋安全形势
-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南大学赵中伟教授在东山学校作专题讲座
-
校庆添彩!国防科大思政教育一体化基地落户东山学校
-
翰墨贺华诞!王松灵院士创作楹联正式揭牌
-
赵新文视频调度全市中秋国庆假期值班工作情况
-
校友聚力反哺母校!东山学校130周年校庆捐赠仪式举行